胶体的分类、制备与性质

胶体的分类

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分:

  • 气溶胶:分散剂为气体,如:云、烟、雾
  • 液溶胶:分散剂为液体,如:牛奶、豆浆、血液、墨水
  • 固溶胶:分散剂为固体,如有色玻璃,土壤胶体,合金

根据胶体粒子组成分:

  • 粒子胶体:由许多小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分子集合体。如:胶体。
  • 分子胶体:大分子形成的胶体。如:淀粉溶液

胶体的制备

image-20230218211247440

+ 3

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溶液,继续加热至溶液变为红褐色,停止加热。

  • 实验用蒸馏水,自来水中有电解质。
  • 逐滴加入,不能过量,否则胶体聚沉。
  • 不能过度加热,否则胶体聚沉。
  • 不能搅拌,搅拌引起胶体粒子碰撞聚沉。

书写胶体制备化学方程式时,胶体粒子后标明”胶体“,不带沉淀符号。

不能用氨水与制备胶体,会产生沉淀,而不是胶体。

胶体的丁达尔效应

丁达尔现象

光束通过胶体时,从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“通路”。

胶粒尺寸大小,可以让光线通过,又开始散射光线。

区分溶液和胶体常用的物理方法。

 


  • 布朗运动

    胶体粒子总是在随机运动。

  • 电泳

    胶体粒子带电荷,在电场作用下,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做定向移动。

    带同种电荷的胶粒相互排斥,不容易聚沉。

    血液透析,分离氨基酸和蛋白质 。

  • 聚沉

    加入电解质溶液,或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,从而中和原胶体粒子所带电荷能促进胶体聚沉。

    加热、搅拌增大胶粒碰撞机会,也有利于胶粒聚沉。

    卤水点豆腐,江河入海口三角洲,明矾净水。

溶液、胶体、浊液的比较

溶液 胶体 浊液
分散质 分子、原子、离子 分子的集合体或高分子 大量分子的集合体
粒子直径 <1 nm 1~100 nm >100 nm
能否透过滤纸 不能
能否透过半透膜 不能 不能
外观 均一、透明 均一、不一定透明 不均一
稳定性 稳定 介稳体系 不稳定
丁达尔效应

 

发表评论

滚动至顶部
/*** ike 2024.1.14 start ***/ /*** ike 2024.1.14 end ***/